评论|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设节水型社会
2018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六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一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2018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Nature for water”(借自然之力,护绿水青山);我国纪念2018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设节水型社会”。
我们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就是要围绕“节水”这个关键词,按照 “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治水方针,推动国家节水行动尽快落地见效,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早日深入人心。
节水,是新时代的新命题。
可能有人认为:每年下这么多雨,犯得着花大力气节水吗?
的确,与北方缺水地区相比,湖南是相对丰水地区。千变万化的水系、千姿百态的河流,构成了美丽湖南的底色。相对丰富的水资源,是湖南的生态屏障,也是湖南的发展优势。但如果按人均计算,我省每年人均水资源量也才2450立方米左右,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3,在缺水线(1000-3000立方米)的上限。加上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用水效率不高,季节性缺水、区域性缺水、水质性缺水等水资源短缺问题时有存在。2013年我省发生的罕见特大干旱,就充分暴露出水资源短缺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把水利摆在九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之首,把实施国家节水行动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可以说,节水,是新时代给出的新命题。
节水,也是湖南的必答题。
国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了“三条红线”,即: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根据国务院《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2020年、2030年,我省用水总量控制目标分别为350亿立方米、360亿立方米。而2017年,全省用水总量已达326.95亿立方米,所剩“余额”不多了。
这就意味着:一方面,我省用水总量面临着不可突破的“天花板”;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水资源需求仍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增长。可以预见,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如何破解这个矛盾?只有节水一条路可走。面对“节水”这道必答题,我们只有通过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公共机构节水及居民节水等,以尽可能少的水资源消耗和水环境代价,腾出部分水资源空间,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节水就是减排,节水就是防污,节水胜于治水。通常情况下,消耗1立方米的水,会产生0.7立方米的污水,且需要约28立方米的清水才能降解。反过来说,每节约1立方米的水,就可少污染28立方米的水。
节水,重在行动贵在落实。
2018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是“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设节水型社会”,旨在动员全社会行动起来,推动节水进企业、进农村、进城镇、进机关、进校园、进家庭,把节水贯穿到生产、生活、生态全过程。
如何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按照省里部署,我们要贯彻节水优先方针,加快实施《湖南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三五”规划》《湖南省全民节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建立健全“政府拉动、市场推动、企业主动、社会联动”节水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市场调节作用,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严控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提升全社会节水意识,把节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大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建设节水型社会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具体来说,要实施农业节水增产行动、工业节水增效行动、城镇节水降损行动、缺水地区节水率先行动、产业园区节水减污行动、节水产品推广普及行动、节水产业培育行动、公共机构节水行动、节水监管提升行动、全民节水宣传行动等十大节水行动,以十大节水行动的纵深推进来确保国家节水行动的落地落实。
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设节水型社会,只要我们共同行动,共同奋斗,就一定能够交上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作者系湖南球探体育比分水资源处处长 曾扬 )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